所在位置:首页 > 活动 > 行业资讯
陶瓷行业企业频现倒闭 风险控制需重视
2014年04月21日
分享到 :
63.2K
  近期,陶瓷行业频现企业倒闭,宝丽瑞嘉宣布关门、金莎玉陶瓷展厅被封,而这些仅仅仿佛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,更多企业处于危急存亡的边缘。丛林法则考验企业生存能力,强弱两极分化趋势加速。有行业人士惊呼:“陶瓷行业已经进入雪崩时代。”在这样一个“转型”的高危时代,类似倒闭事件恐怕还会持续上演,对陶瓷行业抱着良好意愿的从业者,如果不去探究背后的逻辑,有可能在行业整合大潮中惨遭淘汰。
  企业需要重视风险控制
  近日,夹江、淄博、高安、法库、临沂等产区停窑检修比例持续上升,不断增多的企业停窑检修事件似乎预示着行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。部分陶瓷企业库存量普遍维持在2个月或3个月的产量,就连部分品牌企业销售同比下降幅度也在5%-20%之间不等。
陶瓷相关研究报告
  事实上,自2014年开春以来,全国各大陶瓷产区企业生产线开工率普遍不高,订单不足、资金饥渴、成本压力、产能过剩等困难,一窝蜂地汇集过来。受制房地产疲软的影响,陶瓷市场的销售同样一片惨淡。目前,产业发展态势还比较混乱和模糊,但从宏观层面来看,行业面临各种层面挑战正在加剧,包括需求增长放缓,市场容量减少;产能增速超过需求增速,产能过剩的情势相当严峻;库存高企;利润减薄;外销遇阻等。
  “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,实际上行业洗牌始终在进行,只是不同的时段、背景,洗的力度不同。”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在近期指出,在这一轮调控中,大部分企业感觉有压力,有些企业对未来发展忧心忡忡,充满迷茫,有些企业销售状况良好,虽然未必能完成预订目标,但还是有增长,更多企业是勉强持平,艰难维持。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,首先是要调整思路,过去那种高增长发展模式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”
  行业人士分析,陶瓷行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危机和全面洗牌,个别大型企业也面临崩盘处境。预计下半年,陶瓷市场需求仍难有明显提升,整体环境将更加复杂,加强风险控制,提高应变能力,成为企业迫在眉睫之事。
  系统分析完善企业结构
  受制大环境不佳,陶瓷企业危机发生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。针对近期部分企业出现倒闭的传闻,有行业人士指出,陶瓷行业在三十年野蛮生长历程中,有一大批要么是缺乏健康的成长机制而导致早熟僵化的侏儒企业,要么是盲目扩张下摇身一变成为超速生长的巨婴企业,在丛林法则的考验中败下阵来,企业曾经的高速成长,无法弥补难以预测的迅速衰退甚至快速倒闭的噩运。“当然,事故往往只是导火线而已,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及市场的失控、资金链的断裂、产品品质不过硬等。”
  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中,企业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。有的顺风顺水,有的寸步难行;有的企业增速加快,有的企业却快速滑坡。分析人士指出,竞争态势加剧的情况下,两类企业所受到的冲击较大,一类是老企业,由于产能小,能耗高,成本高,产品结构不合理;另一类是没有品牌的企业,本身企业管理混乱,产品缺乏竞争力。而那些实现市场均衡布局和产品结构相对合理的企业,那些有自主品牌、销售渠道、装备新、成本低的企业则会在加大马力,鲸吞蚕食有限的市场份额。那些老企业和没有品牌的企业,有战略构想,无战略规划;有产品意识,无服务观念;有管理制度,无执行能力;有业务流程,无办事效率,则更应该苦练内功,及时升级。若不然,产能过剩势态加剧,被洗牌出局的命运在所难免。
  如何淡市求生,成为摆在众多企业台面最尖锐的问题。分析人士指出,目前陶瓷行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,它所涉及是企业整个层面的升级与再造,一个新经营结构型态的转变,必须要能够适应外界商务环境的变化,而不能完全依循旧有的经营模式与经验。转型,即意味着动荡。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。企业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与缺陷,都可能导致企业危机的发生。因此要摒弃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这种处理危机的方法,而应该对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分析,这样才能找到症结所在,为企业在高危时期的转型找到切入点,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。
  对于陶瓷行业,“稳”字是今年的主题词。稳中求进、稳中求变、稳中求新、稳中求胜,惟其如此,才能避免在转型事故多发期出现追尾翻车的状况,才能稳步向前,步步为赢。

 

来源: 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谢谢!